微信号
Wang13795530723
柑橘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内容和 *** 图片,如何修剪才能让柑橘保持良好的树形?
修剪和控梢直接影响柑橘产量,如何修剪才能让柑橘保持良好的树形?
雨水充沛的夏天来了,一起到来的还有疯长的夏梢。
小树要不要抹梢?怎样抹梢?挂果树怎样修剪?怎样留枝?
很多果农朋友们心里都有这些疑问,拿起了枝剪,也不知道怎么下手,生怕剪错影响果树的产量。看着杀梢的药剂,却不知道药剂之间能不能混用,不知道要用多少,要喷几次。
龚勇老师说,抹梢要先看是几年的树,有没有挂果再决定怎么处理。
▲龚勇老师▲
一、小树要扩大树冠,也要适度抹梢短截如果是小树,要以扩大树冠为主。扩大树冠的话,对于这个梢,有人说不用抹,利用这个树自身的顶端优势形成有强有弱,但是龚勇老师建议要抹。
抹了营养更集中。那就好比我们来吃饭一样,如果说这个我准备的是五个人的饭,突然来的人多了,那么每个人都吃不饱。我们把这个多余的梢抹掉,然后再对这个梢进行短截,再结合叶面喷肥或者是病虫防治。短截后控制了它的向上生长,如果转绿过后进行光合作用,特别是钾的回流,就可以使我们的枝干增粗了。
▲龚勇老师在果园讲课▲
二、挂果树要先抹梢,然后再喷2,4-D如果是挂果树,龚勇老师建议先抹。然后喷这个2,4-D。之后如果说要用到多效挫之类的,一定要等到6月15号之后。
为什么说要等到6月15号,因为现在一个最新的科研成果表明6月份会出现一个落果高峰,学术界认为这个都是高温惹的祸。如果说我们这个时候用多了化学药剂,把梢控制了却没有果了,这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如果梢还是比较多的话,龚勇老师还建议环剥,不要在主干上环剥,而是在侧枝上环剥,这样不会引起树体黄化。另一方面,在侧枝上面环剥的还会让主枝增粗。
▲龚勇老师在果园修剪▲
三、沃柑夏梢修剪案例分享沃柑的夏梢老熟了,长度四十左右,要怎样修剪呢?
像这种情况,龚勇老师说要进行短截,首先考虑到芽向,然后考虑到芽的饱满程度,再考虑延长枝只要一条,不要搞得多条。
▲果农朋友提供的沃柑图片▲
沙糖桔适合什么地方种?
适合山岭地种植。
种植技术要点:
⑴选用酸柚作砧木,按柑桔无病毒苗木生产规程培育壮苗;
⑵梢长5厘米喷控梢灵控梢保花果,花蕾期喷1-2次康朴液硼保花,谢花后喷1~2次绿旺1号保果;
⑶合理整形修剪,采用多枝组 *** 修剪,注重结果母枝培养,保持内膛枝不荫蔽、不重叠,适当控制外围枝梢生长;
⑷及时防治黄龙病、炭疽病、桔小实蝇、灰霉病、黑斑病、红蜘蛛。
柑橘树形不好产量低品质差?
确实,种植柑橘树形很重要,树形的好坏决定产量的多少,好的树形内外结果、上下结果,不好的树形只有外面和顶部结果,对于如何培养好的树形,我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柑橘成年大树,好的树形,首先要不郁蔽。这是很多树都存在的问题,树形臃肿,枝多树密,使得果树内部不透光、不结果。要想好的树形,必须解决树形郁蔽的问题。对于成年丰产树,建议使用大枝修剪的 *** ,改善树形郁蔽问题。
主要以锯子为主,将树与树之间交叉重叠的大枝进行短截或者选择性锯除,保留好的一侧。其次将树中间的直立大枝,其侧枝对其他枝覆盖比较大的,将直立大枝锯除,开出天窗。
解决了郁蔽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培养扩散树形,柑橘树形越扩散,层次性越多,对结果有利。开天窗后再理顺其他主枝,每个主枝上,按照朝向不同,保留3-4个副主枝,其他重叠交叉、过密的枝选择性锯除。这样内部就可以接受到光照,内部空堂的枝干上就会发新梢,可以选择性不同朝向留取几枝,培养成结果枝,增加内堂结果。
对于柑橘幼树来说,培养好的树形,首先要选定主枝,然后主枝上发新梢时,选取骨干枝进行培养,然后逐步扩散性培养次主枝、副枝等,培养的过程中采用拉枝、疏梢、打顶等办法,使枝梢往不同方向成层次性、扩散性生长。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小橘子怎么储存?
桔子保存时间长,要注意做到以下六点:采果要点、库房消毒、防腐处理、通风预贮、贮藏方式、库房管理。
1、采果要点:一般在晴天采摘桔果,桔梗要剪平,轻采轻放,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2、库房消毒:贮藏前先将库房打扫干净,堵塞鼠洞
佛手瓜的种植要注意哪些问题?
佛手瓜别名又叫拳头瓜、万年瓜等,属葫芦科,为蔓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佛手瓜是喜温而不耐热,又能在较低温度下生长结实的多年生菜用瓜。由于佛手瓜的单株产量高,嫩瓜质脆味鲜,耐贮存,病虫害较少,作为一种无公害蔬菜和适应消费者对蔬菜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其栽培地域在不断扩大。
关于题主所问:佛手瓜的种植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 *** ?我将根据佛手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别对佛手瓜在南方种植、北方种植和大棚种植中的不同特点,来说说佛手瓜在种植中的注意事项和种植中一些好的 *** 。
一、南方种植佛手瓜注意事项和 ***1、种植时期
在四季温暖、冬季无霜的地区,可于秋季9~10月份播种,次年可提早萌发,营养生长期加长,产量较高。在较寒冷的地区,若秋播苗小,根系弱,不易安全越冬,所以宜于春季3~4月份播种。一般播种后第三年进入盛收期。如栽培管理得当,可连续采收10~20年。
2、播种与育苗
传统 *** :佛手瓜是以整瓜作为播种材料的,它是真正“种瓜得瓜”的蔬菜。一般都采取直播 *** 种植。在较寒冷的地区,春播时可以利用简易的保护地设施,即在温床或温室中提早育苗,再选用较大的花盆(直径20~30厘米)装入培养土,每钵栽瓜1个,播后浇水,土壤要湿润,温度保持在20℃~30℃,就能很快出苗生长,育成大苗,待终霜后再移栽于露地即可。幼苗期间勿施人粪尿,以免在烂瓜过程中感染病害,降低出苗率。
佛手瓜的种子尚未成熟时,种皮与果肉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种皮为肉质膜状,没有控制种子内水分损失的功能,当种子与瓜肉分离后,容易失水干瘪,使种子丧失生命力;所以,传统上均用整瓜作为播种育苗材料。
新播种 *** :“光胚”繁殖,或称裸种繁殖。就是当佛手瓜刚老熟开裂时(此时瓜肉与种子极易分离),将瓜肉和种皮去掉,用无种皮的 *** 种子进行繁殖的新 *** 。裸种播种是每窝1颗,覆土厚度5~6厘米,播后浇水,并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用此法繁殖的植株,不论春播或秋播,其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均与用种瓜繁殖者无大的差异,并具有以下优点。
①裸种繁殖出苗快且出苗率高
整瓜播种育苗的出苗率一般为40%~70%,成苗率为30%~60%;而裸种繁殖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可达到100%。裸种育苗,没有烂瓜问题,从而减少了病害感染的机会,容易培育壮苗。
②易于贮藏
在种瓜贮藏的过程中,常会自然萌发,子叶和裂缝口易受机械损伤甚至引起霉烂。而裸种贮藏时系采用沙层积,在温度不低于0℃的条件下便能安全越冬,可保证次年春播种。
③方便运输
裸种体积小,邮寄方便,可节省包装运费。而利用种瓜繁殖,在调运过程中因温度、湿度难以控制,常易引起腐烂,造成损失。
④经济利用
剖取裸种后的佛手瓜,仍能贮存,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保鲜供食用。
3、管理
种植佛手瓜要挖大窝塘,一般长、深、宽各1~1.5米。把100~200千克的优质腐熟农家肥和3~5千克复合肥,与2/3的穴土混合施入 *** 。肥料与土要拌匀,并略加整压,使塘内土面低于地面,以便灌溉和培土。
每塘栽种瓜1个,种瓜要选用个大而无病害,并且已经发芽者。因为佛手瓜的构造比较特殊,有的瓜比较难出苗,所以要选择已发芽的作种瓜。
播种时将瓜平放或柄端向下,种植深度以瓜全埋没为度。新鲜的佛手瓜含有较多的水分,能协调地供应种子发芽的需要,故不用另行浇水。如播种后大量浇水,易造成种瓜霉烂。佛手瓜的幼苗,对人粪尿特别敏感,如果施用人粪尿,容易使幼苗枯萎而死。
佛手瓜可采用平地无架栽培、半架栽培和全架栽培等方式。但由于佛手瓜是蔓性、分枝强的植物。所以,更好在植株抽蔓前及时设立支架,并经常扶蔓上架,这样才便于整蔓和打侧枝等 *** 作。支架要求牢固,不易被风吹倒或茎蔓压垮。
佛手瓜的子蔓、孙蔓结瓜较早,所以要及时摘心,一般在主蔓长到10节左右时就应将顶打掉,以促进子蔓生长;子蔓再长到一定节位时,也要摘心,才能促进孙蔓的生长。如果侧枝的数量过大而造成郁闭时,应适当疏枝。
新种植的佛手瓜之一年只有1根主蔓,自第二年后,从基部会前发出很多茎蔓,不可能全都引蔓上架,否则,会降低产量。所以,在春季应及早地选留2~3根健壮的基蔓作为主蔓,其余的均应及时去掉。
在佛手瓜秧的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第二年春季植株萌发前,在瓜塘周围挖环状沟埋施农家肥及磷、钾肥料。
4、收获
各地佛手瓜的收获期不同。纬度越低的地区,收获期越早。有的地方4~5月份就可大量采收,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递降,日照加长,收获期也相应延晚,有的地方8~9月份才进入旺收期。佛手瓜的花期长,采收期也长,需要分批采收,一般5~7天采收1次。
供新鲜食用的,可适当采收嫩瓜,如需贮藏就必须采收老熟瓜,瓜皮变硬且发亮者耐贮藏。每棵成株可采收200~300个瓜,单瓜重200~300克。
后期采收的老熟佛手瓜可贮存在8℃~10℃的室内,不用其他设备,即可保鲜4-5个月。如有发芽者,去掉芽后仍可食用。
二、北方种植佛手瓜注意事项和 ***1、种瓜育苗
由于佛手瓜要求的温度高,而北方地区无霜期又短,故不宜直播种植,均需进行育苗移栽。佛手瓜的种瓜发芽率仅为40%~70%,为了提高其发芽率,需进行催芽后再育苗。
①催芽
在立冬前后,选取大而无病、无伤的种瓜,放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一般长25厘米、宽15厘米,然后码放在筐中。或者将种瓜放在河沙间,下铺2~3厘米厚、上盖2~3厘米厚的河沙,放在温度为15℃~20℃的室内催芽,催芽温度不宜太高,以免芽细弱而不健壮。经过15天左右,种瓜陆续长出根系,子叶张开后即可进入育苗过程。
②育苗
育苗用的培养土应为渗透性好的沙土,或用菜园土和细沙各一半混拌均匀,其湿度掌握在不粘手即可。
育苗的容器可用直径为20~30厘米的塑料袋或花盆。育苗时将催出芽的种瓜芽端朝上柄端朝下,直栽或斜栽均可,而后覆土4~6厘米厚。再将其置于温室、大棚内育苗,上面覆盖塑料膜保湿。育苗期间的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在育苗过程中,尽量少浇水,要控制好湿度,只要叶片不严重凋萎就不必浇水,即使浇水也要少浇。如幼苗徒长,可于4~5片叶时摘心,促发侧芽,侧芽生出后,保留2~3个。对于弱苗则应采取控制温度和增加光照的措施,地温太低时也可铺设电 *** 育苗。
2、裸种育苗
为了提高出苗率,减少病害感染,并充分利用种瓜的经济效益,也可用裸种育苗 *** 培育壮苗。利用裸种育苗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①选种
选择瓜重200~300克,瓜龄25天左右,成熟好而无损伤的瓜作种瓜。
②灭菌
种瓜采摘后保存良好,无碰伤、擦伤的可不必灭菌。如有损伤,需在药液中浸泡一下取出晾干,然后进行催芽。如果种瓜已经生芽,则用刷子蘸药液刷种瓜表面,药液不要沾在根芽上。
③催芽
裸种幼芽生长的大小对育苗的影响较大,幼芽生长越大,出苗越快,苗也越壮,胚芽尚未萌动的裸胚,容易形成弱苗甚至不出苗。所以,在育苗前要催芽。催芽的 *** 有两种:
一种是塑料袋催芽法。即把种瓜装入塑料袋中,折叠袋口并封闭后,置于15℃~20℃条件下催芽。催芽时更好把瓜侧放,让先端的大纵沟与地面垂直,以便子叶生长后容易撑开缝合线,突破种皮及瓜肉,使种胚部分露出瓜体,经过15~20天,种皮便会陆续裂口,生根发芽,当根系长至3~5厘米,芽长2厘米左右即可转入育苗。
另一种是细沙催芽法。即整好沙畦后,将种瓜摆在沙畦中,然后覆土,瓜上面埋2厘米厚的沙子,保持沙的相对持水量为75%~80%,温度15℃~20℃,当瓜芽长出沙面5厘米时,即可转入育苗。
④营养钵与培养土的配制
培养土的配制比例是肥沃的壤土2份,优质腐熟农家肥1份,细沙2份,过筛后混合拌匀,相对含水量调至70%~75%即可。营养钵可用直径为12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袋,底部扎两个透水孔。也可用花盆当钵使用。
⑤取胚与装钵
把幼芽已长至3~5厘米的瓜,用两手轻掰先端的缝合线使裂口增大,至1厘米左右时,轻轻拨动子叶,待整个子叶活动时即可将胚全部取出。在取胚时不必将瓜分成两半,这样对瓜的损伤较小,取胚后仍可作为商品瓜上市或继续存放。裸胚取出后可随即育苗,也可存放,但必须在3℃~8℃条件下保存,存放10~20天不影响育苗。
装钵时,先将部分营养土装入钵内,轻压后将芽向上的裸种栽入钵内,然后再覆盖营养土,覆土厚度以将子叶覆盖3厘米左右为宜。
⑥苗期管理
出苗前温度应保持在15℃~20℃,出苗后再降至10℃~15℃,以培育壮苗。培养土的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80%。光照要充足,光照不足的幼苗细弱、色淡。如在家庭内少量育苗时,白天要放到向阳面的窗台上,晚上再将其放到温度适宜的地方。
3、移栽
根据佛手瓜的生长特点,种植的方式已由庭院发展到大田,由单作发展到与粮、菜、食用菌类间套作,因此移栽的方式是很多的。从移植的时间来说,大田移植,应在当地终霜后进行,宜早不宜迟。如用塑料拱棚进行保护栽培,移栽期就可提早10~15天。
在庭院内移栽时,需选在庭院背风向阳处搭架种植。先挖直径为1~1.5米、深1米的栽植穴,将100~200千克优质农家肥、3~5千克复合肥与穴土混匀后填入 *** 整平。移植时把育苗用的塑料袋或钵去掉,将幼苗带宿土移入穴中,培土压实,并浇水1次。
在庭院内种植的更好每架栽2株,以利于授粉。移栽后如盖有塑料棚,要昼揭夜盖,防霜增温,促进生长。在7月份瓜蔓满架前,一般不影响院内其他蔬菜作物的生长。进入高温多雨季节时,院内春播蔬菜已经拉秧,此时佛手瓜蔓逐步爬满架,在架下可养鸡、鸭、兔等。每株到秋季可产佛手瓜400千克左右。
在菜园中移植的,要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土壤,同时要求通风透光好。可采用平地无架、半架栽培和全架栽培等方式。肥力好的地块,每667米²种植20~25株,肥力差的可种25~35株。
4、管理
佛手瓜在幼苗期生长缓慢,移植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同时分枝能力增强,易形成丛生状态,影响主蔓的伸长与上架。所以,在前期应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保留2~3个生长健壮的子蔓即可。主蔓上架后,可进行1~2次摘心,因为结瓜数目在子蔓与孙蔓上为多,当瓜蔓爬上架后,卷须易相互缠绕,须及时整理、调整好架面,使植株在棚架上分布均匀,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加结瓜数。
移植后要多次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一般6月份以前植株生长缓慢,需浇小水,防止浇水大降温影响植株生长。在越夏期间(7~9月份),气温升高,生长速度加快,要勤浇水,加大浇水量和增加浇水次数。如果在根系周围覆盖10~20厘米厚的草秸,保持土壤水分,可减少浇水次数。
进入秋季后,植株茎叶生长明显加快,佛手瓜以 *** 生长为主,进入了开花结瓜期,雌花在授粉10天左右时膨大最快,一昼夜间横径可增长1厘米,纵径增长1.5厘米。此时要适当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大水漫灌,水分过大也会影响瓜的膨大。遇大雨时还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除施足基肥外,还应注意追肥。一般在6月上旬追施之一次肥,每株用腐熟的人粪尿5~7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或复合肥1千克。追肥的 *** 是在距瓜苗30~40厘米处挖环状沟施,施后浇水覆土。第二次追肥在7月上中旬,这次距瓜苗60~65厘米开沟施入,每株施人粪尿1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草木灰3千克,而后覆土浇水。第三次追肥在8月上旬进行,追肥数量大致与第二次相同。
佛手瓜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在生长期内一般不用药剂防治。
5、收获
佛手瓜开花结瓜比较集中,从白露到霜降有40~50天的结瓜期,需及时采摘,不然对茎叶生长影响较大。佛手瓜受精后发育很快,15~20天瓜皮嫩绿时即可采食,成熟一批,采收一批。留种瓜和商品瓜在花后25~30天,瓜皮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时采收为宜。为了提高产量,应尽量延长采收期,但必须在霜冻前采收完。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天气预采取防冻措施,预先搭好塑料棚防霜,待气温回升后,延长结瓜期,可以提高产量。采下的无伤、形正、大小在0.25~0.5千克的瓜,应放在8℃~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的地方贮存。如在贮藏过程中长出胚根,可及时掐去,继续存放。留种瓜一定要采收开花后30天以上的成熟果,过熟的裂口果、发芽果不宜作种瓜。收获地下块根,一般在健壮植株周围1~1.5米²处深挖30~40厘米即可找到。
6、护根越冬
在北方种植佛手瓜,常因气温突然下降,而使结瓜累累的植株因霜冻危害而停止生长,完成1年生栽培的生育周期。如果采取适当的越冬护根措施,可以使它变为多年生的栽培作物。佛手瓜的地下部只要气温不会较长时间低于5℃就可安全越冬,即使有短时间的0℃,也不至于冻死。
在庭院栽培中越冬的成功率更高。当佛手瓜停止生长后割蔓,只留主茎1米左右,在根部周围撒0.5米厚的锯末、草炭或草木灰等透气保温良好的材料,上面用竹筐罩上,并盖上塑料薄膜,上端留一气孔,周围用土埋实。次年3
月上旬,佛手瓜的基部可长出粗壮的新芽。这种瓜秧比1年生栽培的长势旺,上架早,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300千克以上。
佛手瓜在菜园田内越冬时,霜冻后将其茎叶割除,留茬0.5~1米,在根部周围覆盖碎稻草、锯末、草木灰等,厚度为30~50厘米,覆盖面积在2米²以上,四周用玉米秸或高梁秸围严,上面覆盖塑料膜保温防冻。如果在其周围筑起土墙保温效果更好。
三、棚室佛手瓜种植的注意事项和 ***利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佛手瓜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佛手瓜与棚室内其他蔬菜作物进行间套作,可以节约土地与设施投入,提高棚室的利用率。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选种催芽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选择个头肥壮,重量为 *** 克左右,表皮光滑润泽、蜡质多、色微黄、茸毛不明显、芽眼稍微突起、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瓜作种瓜。
一般从11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在温室催芽。经过催芽的种瓜顶部长出较多根时,选择生根良好的种瓜,放入口径为20~30厘米、高为20~30厘米、装有营养土的塑料袋内,将发芽种瓜的花头朝上,瓜蒂向下,直立栽于塑料袋内,同时在瓜体周围填入营养土并轻轻压实后,再于袋口覆盖4~5厘米厚的营养土。营养土可按土粪比6:4(即肥沃园土6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进行配制。营养土的湿度以用手能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装袋后白天温度保持25C~30℃、夜间15℃~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经2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适量浇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12℃,以锻炼幼苗。当幼苗发生多个侧枝时,选留2~3个侧枝其余去除,以培育壮苗。
2、适时移植
在棚室内移植佛手瓜一般与其他共生蔬菜同时进行,也可晚7~10天。不同地区每667米²移植的株数不同,少则15~20株,多者30~35株。佛手瓜的移植穴,应在其他共生作物移植前挖好。栽植穴的位置应距温室前沿1米左右,按东西方向挖穴,长、宽各1米,深0.6~1米。每穴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300千克、生态有机肥50千克。施肥填土后灌水沉实。一般在次年2月中下旬选晴天上午移植,先在栽培穴中间处挖长、宽、深各30~40厘米的窝,然后将佛手瓜苗从塑料袋内取出,带土坨栽入窝内,并使营养土坨与地面平齐,随即浇足移植水。
3、田间管理
从佛手瓜定植至6月中旬,为佛手瓜棚室栽培的前期。此期棚室内其他蔬菜已拉秧倒茬,而佛手瓜以迅速发育根系为主,地上部生长缓慢,瓜苗需肥水较少。管理上以整枝为主,一般每棵苗2~3条蔓上架,其余侧芽要及时摘除。同时,要注意整理与佛手瓜苗共生的瓜菜枝蔓,使其不妨碍佛手瓜秧的正常生长。至9月中旬,佛手瓜植株开始开花坐瓜,为其生育的中期。此期棚内作物由原来的套作共生变为佛手瓜的单作,棚室可撤去草苫,撩起前坡脚下的棚膜,敞开前窗,昼夜大开天窗或完全撤去棚膜,以促使佛手瓜迅速生长。佛手瓜植株在此期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98%以上。该期的管理主要是加强肥水供应,及时搭架整蔓,改善光照条件。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后适时中耕松土保墒,或盖草保墒。佛手瓜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进入爬蔓期,需及时引蔓上架,每株保留3~4个主蔓,其他侧芽及时抹去。上架后应随时整理,使其分布均匀,并进行1~2次摘心,以扩大架面,增加结瓜数量。
佛手瓜从9月中旬开始开花,至11月中旬一次性收获完毕,为棚室佛手瓜的后期管理阶段。此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适当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因营养生长过旺而造成果实膨大速度缓慢,贪青迟熟。当地历年初霜期的前10天,要覆盖好棚膜,注意防寒保温,避免霜冻危害。在雌花坐瓜后20~25天,单瓜重达200~300克,可以采收食用。成熟瓜如采收过晚会在蔓上发芽,影响食用品质。
采收时用剪刀剪断瓜柄,使瓜蒂带着瓜柄。至11月中下旬,一般佛手瓜基本全部成熟,少部分未成熟的瓜也可达到食用标准,此时可一次性全部收获。佛手瓜单株可结瓜500~600个,高产的可达1000余个。
4、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拉蔓撤架,留根保根和适温越冬。拉蔓撤架 *** 作是指11月中旬佛手瓜一次采收后,可就地平茬,或留1~2米长的主蔓,而将其余茎蔓全部剪掉,运出棚外,而后撤架、撒药灭菌、施肥、耕翻土地、起垄做畦、移植其他越冬茬蔬菜作物。在耕翻土地时,须在距佛手瓜主蔓基部50厘米见方以外的地方耕耙,以保护佛手瓜的根系,使其以后能正常生长。佛手瓜在冬季平茬后,要求室内土壤耕层温度不低于13℃,气温不低于12℃,使其在18℃~25℃的适宜条件下重新发芽,安全越冬,并保持良好长势。
5、越冬后的管理
在棚室内平茬后重新发芽的佛手瓜植株,由于主蔓和地下块根在越冬期重新发芽,叶芽及花芽分化期均比初栽时提前,一般在3月份即可开花,经人工授粉,4月初即可采收商品瓜上市。此时佛手瓜植株主蔓长达2~3米,但分枝较少,瓜蔓较稀,遮光面不大。4月下旬以后,3条主蔓都长达6~7米,生长繁茂,需及时搭架理蔓,引蔓上架。为减轻人工授粉的负担,可在4月份于棚内放养蜜蜂为佛手瓜花朵授粉。以后的管理措施基本上与上年同期栽培管理相同。每株结瓜可达300~500千克。
6、病虫害防治
佛手瓜棚室栽培易发生蔓枯病。发病初期在茎蔓上生有长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病情发展后,导致蔓枯而死,果实萎缩。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生长势弱,发病严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或及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总之,佛手瓜在种植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的 *** 进行管理和改善。
微信号
Wang1379553072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