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WWW2450711172
受市场效益驱动和柑橘植物本身生育生长期长的特点,我国柑橘品种结构调整一直处于一种稳中有变的状态。由于柑橘从业者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待品种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鲜食品种种类丰富,熟期结构优化的格局已形成,鲜果可以周年供应。熟期细分更明显,已由20世纪末期简单的早、中、晚熟之分演变为极早、早、中、中晚、晚、极晚熟之分。
而品种的更替一般伴随着市场的需求,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产区盲目跟风种植,不注重管理水平差异、品种差异化与地方特色,导致品种在本地的表现差强人意,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层次不齐,产品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
现在优势带及特色基地所在产区主栽的品种都是经过多轮淘汰保留的,适地适栽渐成趋势,跟风型的是新产区或新进入生产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产区品种更新缺少引导,定位不清或者定位受市场、果商和周围产区的影响,求新但不注重差异性与特色,品种同质化趋势严重,特别是工商资本涌入之后,缺乏科学精准定位,盲目跟风,没有充分进行试种和调研,导致引种的品种在本地表现差强人意,因此新品种要成为好品种,必须适宜特定区域、结合生态与栽培技术条件,才能种出好果得到市场的认可。
近年来,一些特色产区规模过于扩张,特色模糊化明显。无节制繁苗、种植产区扩张,导致产品供过于求,管理水平、品质参差不齐,直接做烂了口碑,造成恶性竞争,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一些果园低效、低质、亏损。
近几年无论是种植户,还是苗商,其实都不大好过,主要原因在于良种滥引、无序扩张现象明显,一旦市场上出现了效益高的品种或新品种,一些苗商追逐利益,就大肆育苗,没有定位适栽区。过去很好、很有特色的品种如沃柑、砂糖橘、琯溪蜜柚,现在变成了一个普通品种,就是由无序扩张导致的。
(4)品种结构调整过份依赖高接、反复高接。品种老化,树体健康,进行高接换种无可非议,但一些产区对一些需要更新改造的老果园一味采取高接换种的 *** ,就不可取了,会导致新品种性状不能充分表现,而且造成病毒病流行。
同时,作为现代果园与老果园的建设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一味高接不利于老果园基础设施完善与改造。过去大家认为,高接换种投产快,但现代育苗技术的发展使新建果园快速投产也不成问题。同时,高接也不利于品质的标准化(表1、表2),特别是我国绝大多数产区果园品种杂,这一问题更严重。
(5)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研发还不够深入。现在大家更关注品种,而对栽培技术投入度则差很多。实际上,我国现在果树品种的良种率较高,但对不同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则研发不够,都是采用大一统的技术,实际上不同品种特别是杂柑的栽培技术还是很有讲究的。
如春香,有刺,外表有特色(皮粗),如果对树形、开张度及叶幕层不加控制,会影响春香的品质和市场欢迎度。像爱媛28(红美人),花芽极易分化、坐果率高、果形与品质易发生变化、树体易衰,针对这些问题,需在土壤管理、结果母枝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6)专用品种如加工、观赏品种选育和应用还需加强。鲜榨橙汁是一大市场消费热点,是一个商机,品种如何布局?产业如何跟上?这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人来研究。
现在,设施栽培发展很快,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三产融合中柑橘都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树种,但一些适合这些功用的品种还很缺乏,需要加大培育和筛选力度。此外,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柑橘盆景 *** 也是一个不错的产业,适合盆景 *** 的矮化品种筛选也需要加强。此外,适合人类保健、含有特异成分柑橘品种的筛选与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
我国柑橘品种选择和调整成功的经验
1、选择成功的经验
(1)从历史上溯源,即从文献、书稿记载上寻找品种,如南丰蜜橘、黄岩本地早、四会砂糖橘等。
(2)从地方资源上寻找有利于特色化发展的品种,如琯溪蜜柚、马家柚、广东德庆与仁化的皇帝柑。
(3)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发展规模和市场状况进行科学定性,如赣南脐橙、宾川晚熟柑橘系列等。
(4)结合市场,从前期的引种实践中总结,如武鸣沃柑、东坡丑柑、春见等。
2、调整成功的经验
(1)主产区或优势产区,以传统品种为主导,调整面积,拉长熟期,丰富类型,完善栽培技术,如秭归、赣南、梅州等。
(2)品种调整的方式由过份依赖高接、反复高接改为假植大苗带土定植,特别是老产区、山高坡陡产区或土壤贫瘠果园。
#
生产者如何进行品种定位
首先,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现状进行品种定位,如武鸣的沃柑、象山的红美人。第二是根据当地栽培的历史和品种效益状况来定位,如秭归、赣南的脐橙。第三是根据产品方向定位。
(1)若是走大众市场大面积发展的或出口贸易的,应该选择树势较强、管理相对容易、综合性能优良的品种,传统栽培品种或新品种中耐粗放管理的,在栽培技术上应加强。
图:红美人
(2)若是走小众精品市场的,则应该以品质为先,选择红美人、甘平、晴姬、春香等品种,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品质优势,结合礼品化的包装抢占高端市场。成熟期优先选择元旦到春节期间或其他节日上市的品种。
(3)用于生态农家乐栽培的,可多品种、多熟期、多色彩、多果形的品种搭配。
优势产区或大产区宜3种方式有机结合。产区在选择品种时,要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同时,给其他产区留下发展空间(特别是原产地),注重主栽品种不同品系配套发展,如平和的红肉蜜柚、黄肉蜜柚、白肉蜜柚、三红蜜柚等,现在也在发展中熟品种;秭归采用不同熟期脐橙品种搭配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特色产区,保证产区可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
如何形成特色产区
(1)有适合当地气候的主导品种,更好差异化发展(对新产区)。
(2)品种稳定是形成特色产区的基础即品种定力、自信,不能“朝三暮四”。
(3)品质稳定,主导品种形成配套的优质栽培技术。
(4)面积稳定,有一定规模但不能太大,单品单一产区超过1.33万hm2、全产区超过6.67万hm2就受市场因素影响很大;品种系列搭配与布局很好的,如早中熟品种比例合理,品质优,面积可加倍。
(5)产区政策、技术队伍、产业组织化稳定向好。像江西赣南、湖北秭归及广东仁化、德庆及四川眉山等这些发展比较成功的产区,都具有以上几个特点。
#
部分热门品种及产区适栽品种分析
在多年取样分析、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及对品种品质特性与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基础上,基于果实色香味稳定表现与树体适应性的长期性进行综合评判,对一些热门品种及一些产区的适栽品种进行了分析,建议如下。
#
部分热门品种的适栽性分析
(1)爱媛28即红美人更佳栽培地为年平均气温17~19℃、年日照时数1700~2000h、北纬25°以北及30°以南地区(中 *** 带),9月下旬昼夜温差超过13℃,10月上旬以后晚上平均气温低于15℃以上产区;土层深厚,更佳是两江汇流冲积土形成的丘陵地或山脚坡地,才能达到色香味俱全。
(2)鸡尾葡萄柚最适区在中 *** 带偏南地区即北纬在26°以南的柑橘适栽区,以北的产区冬季需采取防寒措施或高垄。
(3)含橘与柑亲本的杂柑适应性广,需加强个性化栽培技术研究;含椪柑血统的杂柑在西南特别是四川盆地适应性较强;有温州蜜柑血统的杂柑适宜于湘鄂西柑橘带栽培;含柚与橙类血统的杂柑则适宜北纬26°以南的柑橘适栽区;云南地区气候多样,需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类型,年平均气温超过20℃、光照强的地区不适宜宽皮类(即易剥皮)杂柑。在我国对含克里曼丁橘与葡萄柚类血统的杂柑要审慎发展。
(4)三峡库区是早熟、晚熟脐橙的更优栽培区。
(5)金秋砂糖橘发展到了天花板,需定位更佳栽培区,北纬26~28°的地区更佳。
(6)晴姬在温州蜜柑产区可控制规模发展,对土壤营养及水分状况要求高。
(7)肥之暑在宜昌将会是极佳的极早熟温州蜜柑良种,由良、山下红只能作为花色品种。
#
部分产区的适栽品种选择
1、以湖北柑橘产区为例,不同产区品种定位
(1)秭归、兴山。位于长江中上游,低山河谷地区,由于大水体的存在,积温不高,温度波动不大,冬季冷冻害,是成熟的脐橙产区,应在低山河谷地区发展晚熟品种,根据海拔及小气候,拉开熟期,合理分布品种。
(2)长阳。生态型多样,应根据气候发展多样性的品种,以早熟和极早熟温州蜜柑、椪柑与晚熟脐橙为主。
(3)枝江、夷陵、宜都。这些地区是过去传统温州蜜柑产区,以温州蜜柑为主的格局不变,适度发展一些早熟杂柑与极早熟脐橙。以宜都为例,以温州蜜柑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不变,但面积可缩减一半,品种结构优化,拉长熟期,极早熟、早熟、中晚熟品种搭配,即极早熟品种:肥之署、肥之光、大分、日南一号;早熟品种:龟井、鄂柑一号;中晚熟品种:华夷一号(加工橘瓣罐头极好);适当种植极早熟脐橙如赣南早;红美人、鸡尾葡萄柚、晴姬、金秋(少量)、甜橘柚都是可选择种植万亩左右的杂柑品种。这几个产区包括长阳、当阳气候条件相似,适栽品种类型相同,但在选择品种时,建议不同产区选择品种进行合理区分,以利于差异化发展。
(4)当阳。该产区椪柑面积较大,由于市场的原因,适当调减面积,根据北缘产区的特点完善栽培技术、提高品质,同时,发展极早熟温州蜜柑与杂柑,宜采取一村一品策略。
(5)丹江。位于柑橘栽培北缘地带,以早熟与极早熟温州蜜柑为主的品种结构不能改变,要根据当地温州蜜柑果皮稍厚、酸稍高的特点,定向销售特定的市场,如东北、西北与华北市场及中亚一带。
#
广西武鸣产区品种调整的建议
武鸣地区地处 *** 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温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气温21.7℃,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8.6℃,极端更高气温40.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2.8℃,极端更低气温-0.8℃。自县西南向东北,常年温度递减1~2℃。大明山上和山脚温差7~10℃。县境年降水量为1100~1700mm,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南北相差300~500mm,东北部多有暴雨。
品种选择需注意:
①早中熟宽皮橘(如温州蜜柑、本地早、南丰蜜橘、椪柑、马水橘)或易浮皮品种(不知火、春见、大雅柑等)不太适宜;
②果皮薄(甘平、爱媛28、梦脐)的品种也不太适宜;
③甜橙类、柚类及带有橙或柚血统的杂柑类比较适宜。品种定位的建议是:沃柑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但其面积要稳定,甚至适当压缩;可适当发展皇帝柑,适量发展茂谷柑、W.默科特橘柚,形成水晶蜜柚特色基地,春香、甜橘柚等是可选特色或花色发展品种;砂糖橘栽培面积宜减少甚至不发展,形成晚熟杂柑及早熟柚特色基地。
#
基于特色形成与稳定
几个有特点产区品种调整的建议
(1)四川眉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温快,稳定,寡照,已形成了晚熟宽皮类杂柑特色基地及配套的栽培技术,建议要稳定这一布局,可以丰富晚熟宽皮类杂柑,特别是含椪柑血统的杂柑,这才是其他产区比不了的,不建议发展橙类血统过于明显或性状表现更接近于橙类的杂柑。
(2)江西南丰。不能丢掉南丰蜜橘,面积调减,应充分利用熟期不同、品质不同,特别是化渣的品种,优系合理布局,千万不能将这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产区变成一个品种混杂不堪的产区。
(3)云南宾川。光热条件优越,冬季霜期短或无,发展晚熟柑橘品种的定位不能动摇,宜发展多汁果皮紧或稍紧的晚熟杂柑良种,以带有橙类血统明显或性状类似于橙的杂柑为优先发展品种。柚与宽皮橘类的杂柑也可适当选择发展。本文来源:中国果树、水果信息中心
微信号
WWW245071117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