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WWW2450711172
近期有许多种植户反映,葡萄的叶片、梢枝上爬满了不知名的黑色小虫,不知有没有危害?说起这小虫,北方的朋友可能更为熟悉一些,它叫斑衣蜡蝉,又称红娘子、斑衣、臭皮蜡蝉等,以成虫、若虫刺吸葡萄的嫩叶、枝干,危害可不容小觑。
高清图谱
斑衣蜡蝉低龄若虫
我们先来看一下近照,斑衣蜡蝉若虫初孵化时是白色的,不久变为黑色,体背有白色蜡粉形成的斑点(如上图),别看现在它相貌丑陋,之后可会有大变样。
斑衣蜡蝉末龄若虫
斑衣蜡蝉末龄若虫的体色变化很大,体背为红色,头部较以前各龄延伸。
若虫生活习性
● 若虫共4龄,具有很强的群集性,且活动迟缓,还有假死性。
● 初龄若虫多群集在嫩茎、叶背吸食汁液,之后分散,受惊扰即跳跃逃避。
斑衣蜡蝉成虫
说实话,成虫除了臭一点,长得还是挺美的。前翅革质,基部约2/3为淡褐色,散生10~20个黑点;端部约1/3为深褐色,脉纹色淡。
斑衣蜡蝉展翅
后翅1/3红色,上有6~10个黑褐色斑点;中部有倒三角形白 *** ,半透明,端部黑色。
斑衣蜡蝉头部特写
头顶向上翘起呈短突角状,乍一看是不是像《星球大战》里的黑武士。
成虫生活习性
● 白天活动,以清晨和傍晚活动多,正午多集中栖息于隐蔽处。
● 活动时多群集嫩叶和叶柄基部,受惊猛跃起飞,以跳助飞,迁移距离较短。
● 羽化多在白天,以上午居多;*** 多在清晨进行。
斑衣蜡蝉卵块
初产卵为灰白色,后变为褐色,长圆柱形,状似麦粒,背面两侧有凹入线,使中部形成一长条隆起,隆起的前半部有长卵形的盖。
卵粒平行排列成卵块,每块有12~48粒不等,上覆 一层灰色土状分泌物。
成虫产卵习性
● 成虫产卵期行动迟缓,比较呆萌,尤其是早晨温度较低时,易于捕捉。
● 产卵方式常自左而右,之一排产完覆盖蜡粉再产第二排 , 卵多产在枝干和和架杆的阴面。
危害症状
成、若虫刺吸枝、叶汁液,嫩叶受害后多引起穿孔或破裂,茎皮枯裂,甚至死亡。
斑衣蜡蝉刺吸叶片后,*** 液常粘附于枝叶和果实上,引起污煤病而使表面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品质量。
发生规律
斑衣蜡蝉成虫及若虫种群动态图 来源:李进步
● 斑衣蜡蝉1年发生1代,以卵在葡萄支架水泥柱上或寄主的枝干上越冬。
● 翌年4月中旬后陆续孵化为若虫。幼虫期长达2个月,蜕皮4次。
● 6月中旬后即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期。
● 8月中旬始*** 产卵,直到10月下旬。成虫寿命长达4个月,为害至10月下旬陆续死亡。
据多地虫情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去年虫口基数比较高,加上暖冬影响,今年斑衣蜡蝉虫害将会比去年严重,且虫害时期提前,要注意加强防治工作。
防治***
1
合理布局
由于斑衣蜡蝉杂食性,除为害果树外,还喜好在臭椿、香椿、苦楝、合欢、刺槐等多种植物上寄生,所以葡萄园周围更好不要种植臭椿、苦楝等斑衣蜡蝉喜食的寄主,以减少虫源。
斑衣蜡蝉的种群数量还与葡萄园的栽植方式及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凡栽培密度大、园内枝叶茂密的果园种群数量较大;葡萄园周围杂草多,附近有苹果、桃等果园时,种群数量也较大。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葡萄栽植方式、合理布局葡萄园周边环境、优化葡萄园生态*** 多样性等方式来调节斑衣蜡蝉种群数量。
2
降低基数
斑衣蜡蝉成虫产卵期行动迟缓,极易捕捉,人工捕捉成虫可有效的降低越冬卵基数。
冬季修剪,春季复剪,做好清园等工作,在幼虫尚未孵化前,剥除老皮,刷除卵块。
3
药剂防治
抓住若虫发生期,药剂可选择噻虫嗪、菊酯类杀虫剂等,常用浓度均有较好效果,注意叶片背面树杆隐蔽部位要喷到。
成虫交尾产卵时还可用吡虫啉等烟碱类或者苦参碱等生物杀虫剂喷施防治,有利于降低虫口基数。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综合整理
转载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业助手(ID:nyzs360)
参考资料
《淮北地区葡萄斑衣蜡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李进步
《葡萄斑衣蜡蝉防治技术》 冯鹏
探讨柑橘黄化、葡萄、番茄等种植问题,
请加华垦铁马微信,拒绝非农业者。
关注平台请按住下方(公众号:nyzs360)
海精灵"先试后买"活动重磅开启!
机会有限,立马参与!
微信号
WWW2450711172
标签:#柑橘白癞病症状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