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WWW2450711172
今天我们一起探访的是内地拍卖的老牌领头羊——中国嘉德,2018年的中国嘉德春拍,正值其公司25周年庆,我们看到在各大板块都明显加大了征集力度,可谓真正的星光璀璨,而今天,我们为朋友们所探访的是嘉德春拍瓷器部分的精品。
大象探访中国嘉德拍卖库房
这件乾隆御制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图双耳活环大瓶可能是今年整个内地春拍季大象个人最期待也最为喜欢的一件清三代瓷器,其来源著录之清晰权威、题材之独特、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好,每一个角度都显得如此完美,而说实话,有相当一部分乾隆朝的瓷器,尽管有可能市场价值上亿的这种,大象个人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而这一件,大象在嘉德库房先后看了半个小时,迟迟都不愿意将其收起来,也算是过眼便是拥有了吧。
可遇不可求的双重权威著录
我们先不说别的,这一件重器著录在了两个地方,市场上的一件瓷器,如果能够同时出现在这两本书里,什么话都不用说,就足以证明其超凡的地位了——这之一本是1993年的《苏富比二十周年精品录》,第二本,则是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其实话说到这里,熟悉瓷器收藏的朋友就已经知道这件重器沉甸甸的分量了。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
《苏富比二十周年精品录》汇集了苏富比亚洲从1973年-1993年所有的精品,我们都知道,苏富比这二十年,有着太多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拍卖,如胡惠春、赵从衍、仇焱之、叶义等收藏界前辈先贤的旧藏专场,均出现在这二十年里,早期的苏富比精品录,不仅仅意味着是真伪的更大保证,更是品质、血统、级别的绝对展现,嘉德春拍这一件重器出现在1980年11月26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上,当时的Lot号为 409。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而另一本《明清瓷器鉴定》更是不用赘言了,中国瓷器鉴定泰斗、国家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耿宝昌先生积毕生心血写就的一部大作,论述周详,剖析精微,图文并茂之难得佳作。本书中,耿宝昌先生着重讲解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等基知识点及仿古作伪的手法,称得上是最为权威经典的瓷器鉴定收藏指导性教科书,收藏瓷器必备!而我们知道,耿老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所用的都是最为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个例,其中,绝大部分的例子都选取的故宫等国有收藏机构的藏品,极少有民间的藏品入选,而嘉德春拍的这件又恰恰在其中。
两本著录,一本来自于故宫瓷器鉴定泰斗,一本来自于最经典的市场精华,展现出学术和市场对于这件重器的双重高度认可,而且我们说,能够同时入选这两本书的藏品,能有几件?大家不妨盘点一下,可遇不可求!
而这次,包括权威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吕成龙先生在内的诸多权威专家,也专门为嘉德这件重器撰写了研究文章,以下就让我们具体来解读一下,它到底牛在哪儿。
洋彩绘就的乾隆盛世桃花源
LOT2630
清乾隆 御制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图双耳活环大瓶
高55.2cm;足径16.7cm;足径12.8cm
著录: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页220,图308;
《明清瓷器鉴定》页516,图123。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Lot 409。
估价待询
这件大瓶的独特之处,一眼看去,便是青花夹洋彩,颈足均以青花装饰,上绘缠枝花卉间以螭龙纹,下呈如意云头纹与莲瓣纹,而器身细绘洋彩“桃花源”通景图。
对于这样一件重器,我们不得不先说三遍:“罕见、罕见、罕见”!所见乾隆一朝的洋彩器中,在色地上绘制图案式花卉,或在色地上的开光内绘制图案的例子众多,但器身装饰这种通景图的就十分稀少了;而存世的洋彩绘通景图瓷器中,绘婴戏、安居、喜上眉梢等吉祥图样的例子众多,而画山水者更少;而画山水之中,展现出如此令人痴迷沉醉的“桃花源”的,更是难得中的难得。既然是“通景图”,我们不妨还是为朋友们完整的呈现以下展开后的迷人画卷吧。
如果这是一卷同时期的山水手卷,自然也称得上是出自于一流宫廷画师之手,图画伊始处有巍峨巨石呈拱门状立于潺潺江水之中,码头上空无一人一物,似点名此处为遗世之境。稍稍转动瓶身,桃源之景映入眼帘:岸上人物衣袖色泽鲜艳,立于桃花绿柳及松柏之间,或游船、或对饮、或遥指远处亭台楼阁品评湖光山色,意趣高雅。远处的重峦叠嶂与茫茫青翠之中,间或有小屋藏于其中,真正是《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要知道,将如此景致展现在瓷器之上,其难度要比平面绘制高太多,需要从平面到立体的完美转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称得上古代文人雅士诗词绘画中的经典题材:
嘉德拍品通景局部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历朝历代,无论选择出世还是入世,《桃花源记》总是文人画家们的灵感来源和畅想的世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嘉德拍品通景局部
清 王翚、恽寿平《桃源图》(局部)
中国嘉德,2017年12月18日,编号0446
而嘉德春拍这件重器的难得之处,还不仅仅在于将平面转化成立体,更是通过采用西洋绘画表现手法的洋彩,呈现出如此美妙的画卷来。
关于洋彩的起源,唐英撰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陶成纪事碑》中载:
“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而故宫博物院吕成龙先生的文章中则指出:“从‘洋’字上不能理解这种瓷器与西洋有关,主要是指在绘画方面使用了西洋画法。”
洋彩色料明快艳丽,深浅有度,玻璃质感中又透出浓郁的油彩感,加之景德镇画工在乾隆一朝施彩时运用西方绘画技法,所以大象上手所见这件洋彩瓶的通景,绝然不同于一般的清代宫廷山水画,而是呈现出了带有明暗层次的油画般的质感来,这绝对称得上是清三代瓷器绘画的巅峰之作了。
江水以极浅淡的灰蓝色料点染,潺潺江水,粼粼波光,甚是灵动。
岸上树木与桃花设色深浅有别,极为精细,以光影 *** 法展现出草木的立体感。
人物的开脸极其生动
画面中的房屋极具油画质感,展现出立体的效果,令人百看不厌
以光影 *** 法展现出草木的立体感,在乾隆朝较为少见,可见如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对乾隆八年的瓷胎洋彩殿阁诗句玉梅瓶,以下可以进行比对:
嘉德拍品通景局部
清乾隆 瓷胎洋彩殿阁诗句玉梅瓶(局部) *** 博物院藏
此瓶上最令人惊叹的则属上方以蓝色料彩抹上的霭霭云气,只此以一处便使画面骤若仙境,也使此瓶与乾隆一朝的其他洋彩器区别开来,可见相近者为乾隆十年造瓷胎洋彩人物胆瓶一对,同为 *** 博物院藏品,以下同样可以比对:
嘉德拍品通景局部
清乾隆 瓷胎洋彩人物胆瓶一对(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极致工艺,完美保存
嘉德这一件青花洋彩瓶,绝对堪称乾隆官窑瓷器工艺的绝品,青花加洋彩,上下青花为高温钴料,发色极佳,需要绘制于颈足之上后罩透明釉,入窑以1200度以上的温度烧造,后再以彩料绘制通景“桃花源”图,以700~750度的低温二次入窑方得此重器。在乾隆一朝琢器中,全洋彩者居多,但青花夹洋彩者,即便盘点两岸故宫藏品,也都只有寥寥几例,而且要说到体量之大,器形之复杂,工艺之精美,都远远不能和嘉德春拍的这一件相提并论。
清乾隆 青花夹洋彩山水纹灯笼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 瓷胎洋彩玲珑渣斗 *** 博物院藏
而相比较上面故宫的这一件青花加洋彩的灯笼瓶,嘉德春拍上的这一件洋彩青花是类似于葫芦形的器形,瓶身需要做出曼妙的曲线出来,其工艺难度自然会更大!
而更加难得的则是耳上一对活环,两只活环与器身一次成型,并是在完成青花烧制之后,再涂上金彩和洋彩一起二次入炉之后烧成,其工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大象在嘉德库房上手,正是因为其两只活环,实在不敢大幅度的挪动,生怕会有任何的损坏,而嘉德库房工作人员,更是在保存的时候,在双耳活环上加上了层层包装作为保护。您可想而知,这样的一对活环,在经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然能够完美的保存下来,这需要历代的递藏者怎样的用心呵护!
清 乾隆青花加洋彩通景婴戏图双耳活环大瓶(活环遗失)
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 LOT267
盘点公司所藏,和嘉德春拍这件相同器形的藏品,寥寥可数,而市场所见,大概也就是2002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对了,但是这一对的四只活环已经全部遗失了。
因此,如此极致的工艺,而又能在200多年时光下如此完美的保存,堪称神迹!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更高权力时间最长的帝王,也是最为长寿的帝王,他自诩”十全老人“,开创了”十全武功“,而或许在乾隆的心目中,他统治之下的大清盛世,便是这完美的桃花源吧。
除了这件超级重器清乾隆 御制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图双耳活环大瓶外,本次嘉德春拍的瓷器部分亮点众多,称得上是今年内地春拍清三代瓷器部分更具看点的一场,除了该重器所在的【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专场之外,另一个特色专场为【胤禛十二美——雍正御制瓷器撷珍】,以故宫所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为主线,精选出了12件四爷官窑美物。以下,我们再请朋友们简单的欣赏其中的部分精彩藏品,四爷的洋彩和珐琅彩可都齐全了!
Lot 2608
清雍正 珊瑚红地洋彩九秋同庆花卉纹碗一对
“雍正御制”四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13 cm( 1/2) D:13.2 cm (2/2)
[来源]
1.香港苏富比,2001年5月1日,Lot 553-554;
2.北京拍卖会,2001年秋拍(其中一只)。
RMB 6,000,000-8,000,000
这种叫做“九秋碗”,以洋彩绘牡丹、秋葵、菊花、兰花、虞美人、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并以绿、墨色绘枝叶、叶脉,斑斓绚丽,寓意“九秋同庆”,至为吉祥。
关于洋彩、粉彩和珐琅彩之间的区别,学术界的分辨越来越清晰了,尤其是近年来 *** *** 学者们依此类器皿的宫廷原盛装木匣所刻品名及清宫相关档案记载,对“洋彩”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定义。
参阅: *** 博物院藏品
乾隆八年(1743),唐英在《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彩》中说明:“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选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画染试烧,……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因此,正如我们在上一件青花洋彩活环大瓶中提到的,洋彩所用颜料与画珐琅相同,所独特之处在于其绘画装饰仿自西洋。
这种西洋绘画之法运用下的洋彩,反映在嘉德这对九秋碗上,便可见花卉纹样大量使用洋菊、洋莲等洋花装饰;图案中运用西洋明暗光点绘法、光影 *** 法,尤以图案花纹的细部,多模仿西洋光影画法,使用珐琅白料点饰光点,令花纹或物体更富立体感;或在花叶上以渲染白料方式,表现枝叶的光影明暗,与西方绘画中描画静物表现的光影手法同出一辙。
碗底款署“雍正御制”青花款,十分难得,康熙、雍正两朝青花“御制”款之意义和重要性,历来备受阐释讨论,意味着器物是为皇帝或皇室直接使用而制。
而这种“御制”反映在雍正御瓷上,更是彰显出四爷的非凡艺术品位来。翻阅清宫档案,可以看到雍正皇帝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 *** 过程,同时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他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瓷器的样式、高矮尺寸都要一一过问,雍正一朝艺术创作成就有别于康乾两朝。
磁胎洋彩与画珐琅器皆为清宫最珍贵也是最受清帝重视的品类,宫廷基本上不作为赏赐品,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除少数陈设圆明园,流传于外者少之又少,足可视为盛世辉煌的庞大国力下极尽人力、物力才能实现的 *** 宫廷艺术形式。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碗
“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D:10.2 cm
[来源]
1.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7日,Lot606;
2.香港苏富比,2004年10月31日,Lot130;
3.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Lot3191。
RMB 6,000,000-10,000,000
对于清宫珐琅彩瓷器的界定,我们一般认为,真正的珐琅彩瓷器并非向其他普通官窑瓷器完成于景德镇,而是单独在养心殿御作坊制成的,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也最直接的融入了帝王的审美趣味,华美秀丽,是最名贵的帝王亲自监督生产并且御用的瓷器。
雍正珐琅彩万花锦纹碗,底有“雍正年制”四字蓝料楷书款。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同款识珐琅彩万花纹碗以外,本品是目前市场流通中所见的第三件。
展开图
这种经典纹饰叫做“百花锦”,又名“百花不露地”,在中心位置绘有大朵的牡丹、荷花,周围簇拥小朵的玉兰、绣球、兰蕙、石榴、芙蓉、菊花、桂花、菖蒲、石竹等四季花卉,花叶满密覆盖全器。
清 康熙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 博物院藏
相比较康熙朝,雍正一朝的珐琅彩工艺有着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彩料,为了突破进口原料的限制,雍正六年二月怡亲王奉旨试烧珐琅料,五个月后试烧成功。其次是在图案装饰手法上,摆脱了西洋铜胎画珐琅的窠臼,发展出新的风格,一方面吸取了西洋画珐琅以油调色晕染细腻、注重阴阳向背立体关系的高超写实技巧,又融入了富有书卷气的中国传统绘画特征,秀雅清丽,超凡脱俗。
我们看细节图,花朵虽极繁密,但每朵都一丝不苟,花瓣形状和俯仰向背的姿态变化巧妙,半透明的筋脉也一一勾勒,更显轻盈娇嫩。每种花卉都赋色精细,娇艳绚丽,甚至一片花瓣有四五种颜色过渡,展现出雍正一朝的超凡艺术水准。
而前文说到,这种百花不露地也体现了雍正皇帝个人的审美品味。在著名的《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可以看到这种华丽娇艳的图案还被用在家具桌案上。
雍正十二美人图 持表对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珐琅彩百花锦碗上绘制的四时佳卉,于繁花锦簇之中,或许也寄托着雍正帝在“朝乾夕惕为君难”的家国重任之下,“跻仁寿而享泰平”的深切愿望。
清雍正 金釉碗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11.2 cm (4 3/8 in)
展览
1.2003年—2008年美国贾瑟琳美术馆展品,Joslyn Art Museum, Omaha, Nebraska, USA;
2.2008年—2010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展品,Boston Museum of Art, USA。
著录
ELEGANCE OF THE QING COURT Reflections of a Dynasty Through Its Art, P30, Lot 18(《优雅清代宫廷——艺术为朝代的写照》2008年出版于美国,页30,图18)。
来源
美国著名收藏家Alice Boney庞耐女士旧藏。
RMB: 7,000,000-9,000,000
这是一件极为稀罕的雍正金釉碗,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始于宋代,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清代康熙朝不仅从欧洲引进了洋彩,而且对传统古彩进行革新。其 *** 工艺是在金粉中掺入适量的铅粉,调入胶水后涂抹在瓷器上,经低温烧烤,再用玛瑙棒在其表面粘膜,便可以得到表面光亮的金釉,直到这时,金彩工艺才真正属于陶瓷彩烧工艺的一部分。
这种大面积使用金彩施釉难度极大,明暗之色取决于金粉薄厚,而过薄易产生“ *** ”。其次用金要一笔涂成,不加涂抹,水分适宜,温度适宜,方可成器,否则金呈色不准,失去黄金光泽。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上手瓷器,是不需要戴手套的,相反,戴上手套容易滑,反而不安全,但是这一件金釉碗独独是一个例外,因为其金釉的保存实在太完美了,深怕 *** 它一分一毫。
这种雍正金釉碗传世极为少见,大威德基金会藏有一件,同时,大象几年前曾经上手过一件和这件类似的雍正金釉碗,器形相似,但款识有区别,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嘉德这一件是六字二行楷书款),为 *** 著名女作家郭良蕙(1926—2013)女士的旧藏。过去五六年,大象的个人微信便一直以大象手捧那只金釉碗作为头像,以取“金饭碗”之意。这次看到了另一只“金饭碗”,自然也必须手捧合影,嘿嘿。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雍正金釉碗同样历经名家递藏,它曾经的收藏者,便是美国老一辈的著名古董商庞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她对于启蒙和推广中国艺术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对于中国古董家具的喜爱也主要受她的启蒙教导,英国著名古董商艾斯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也曾向庞耐女士学习中国文物。庞耐女士收藏之后,这件金釉碗也屡屡经过展览和著录,这次终于出现在了嘉德的拍场之上。
胤禛十二美——雍正御制瓷器撷珍
拍品总数:12 件
拍卖时间:2018年06月18日晚上8: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厅
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拍品总数:63 件
拍卖时间:2018年06月18日晚上8:3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厅
【大象视界】很养眼
微信号
WWW2450711172
标签: #爆浆春见是哪个公司的
评论列表